2025-11-04 16:00:22
国家寒地农业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简称运营中心)承载着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服务农业产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目标,为有效集聚各类要素资源,服务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运营中心依托建设主体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持续性开展农业科技成果推介活动。首期畜牧技术专场将于11月5日召开,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和活动形式
1.活动时间:
2025年11月05日(星期三)9:00-11:00
2.活动形式:
网络直播(公益活动)
二、组织机构
1.指导单位:
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局
2.主办单位:
国家寒地农业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武汉)高校服务平台
3.承办单位:
黑龙江省龙科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中部知光技术转移有限公司
4.协办单位: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内蒙古大学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
哈尔滨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服务有限公司
三、路演项目
项目一:《功能微生物在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负责人:何志刚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营养与环境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项目二:《绵羊繁殖力基因检测芯片的应用及高繁新品系的分子选育》
负责人:佟彬 内蒙古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项目三:《奶肉牛胚胎工程技术》
负责人:韩志强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 畜牧兽医研究所 研究员
项目四:《梅花鹿人工繁育新技术》
负责人:赵列平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 哈尔滨特产所 研究员
项目五:《寒区全舍饲湖羊养殖生产工艺及关键技术》
负责人:刘玉峰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畜牧研究所 研究员
项目六:《龙民黑猪配套系培育与推广应用》
负责人:吴赛辉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畜牧研究所 研究员
项目七:《养殖场粪污存储设计参数与建设规划的研究》
负责人:张淑芬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畜牧兽医分院 研究员
四、参会对象
1.农业技术相关领域企业管理人员、研发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
2.高校院所农业技术相关科研团队;
3.对路演项目有合作意向的单位或个人,如投资机构、科技服务机构等。
五、参会方式
扫描二维码观看直播

六、联系人
国家寒地农业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联系人:高老师18500654770
七、项目简介
项目一:《功能微生物在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项目简介:针对辽宁省当前农村废弃物存在的总量庞大、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化利用技术落后、产品相对单一、商品价值低等问题。本成果依托现代先进生物技术,以生物发酵为主要形式,利用通过自主研发的低温高效有机物料降解菌剂,配合生物堆肥技术,快速降解农村废弃物(玉米秸秆、水稻秸秆、畜禽粪便、食用菌菌糠),生产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高效绿色肥料。本技术推广应用将有利推动农业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对保护生态,美丽乡村振兴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项目自主研发的低温高效有机物料降解菌剂,根据物料成分不同的有机物料采用不同组合及不同功能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对有机物料进行高效降解。多种菌群一方面降解底物,另一方面有益菌的大量富集繁殖然后随底物施入土壤中改变植物根际微生物区系,促进植物生长。本项目中的多功能生物复合菌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该成果建立环境友好、集约高效、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化利用模式并将技术进行了成果转化和标准化,在辽宁省辽阳、新民、葫芦岛等多地进行成果应用推广。通过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关键技术,实现生态环境与农村经济两大系统的良性循环。
技术创新点:①农村废弃物生产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技术;②高效多功能发酵生物菌剂研发;③功能发酵生物菌剂原菌扩繁技术;④农村废弃物发酵设备的研发及参数调控技术;⑤农村废弃物资源化新型基质技术。
应用领域:适用于现代农业领域,资源与环境领域。
合作方式:项目合作 技术开发 技术转让 技术许可 技术入股
相关专利:
ZL201910733828.0
ZL201910734115.6
ZL201910733840.1
项目二:《绵羊繁殖力基因检测芯片的应用及高繁新品系的分子选育》
项目简介:我国特有地方绵羊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创新利用,是内蒙古自治区乃至我国肉羊产业发展的根基。保护蒙古羊系绵羊品种的优异种质资源,在品种内培育高繁殖力新品系,保留优点弥补不足,是维护我区草原羊肉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高繁殖力蒙古羊系绵羊新品系培育为科技创新引领我区现代化草原畜牧业发展提出新思路走出新路子,为把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得量大质优提供最有力的抓手。本成果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全基因组学技术挖掘蒙古羊品种特异性候选基因10余个、突变点位20余个,自主设计研发国际首款蒙古羊系绵羊繁殖力检测低密度SNP基因芯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项。累计检测乌珠穆沁羊和苏尼特羊3万余只,已筛选出携带高繁殖力基因乌珠穆沁母羊1556只,胚胎移植1902枚,人工授精2200余只,形成“双羔”乌珠穆沁羊核心群4个,推广群2个(东乌珠穆沁旗296只、西乌珠穆沁旗212只),共2066只。携带高繁基因“双羔”乌珠穆沁羊母羊双羔率平均达52%,较常规的平均双羔率提高49个百分点,高繁殖力遗传性能稳定,取得了显著的选育进展。
技术创新点: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高效繁育技术、基因检测技术。
应用领域:适用于我国所有肉羊养殖区域,包括种羊场、规模化养殖场、合作社和养殖户。
合作方式:技术入股
相关专利:
ZL202310157177.1
ZL202110752147.6
项目三:《奶肉牛胚胎工程技术》
项目简介:当前我国牛产业面临优质种源短缺、群体生产性能低下及本土品种匮乏等瓶颈问题,严重制约产业提质增效。传统育种手段难以满足优质种牛快速扩繁需求,而胚胎生物技术可通过高效利用优秀供体母牛的遗传资源,显著缩短世代间隔高效繁育核心牛群。然胚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如没有高价值产品或项目支撑很难大面积推广应用。主要制约因素是现有超排方案存在卵泡同步化程度低、可用胚胎率不稳定等技术瓶颈,导致胚胎生产成本高。本成果采用CIDR孕酮缓释装置延长卵泡募集期,结合精准的FSH/LH调控,抑制GnRH脉冲频率,阻断优势化选择,从而实现多卵泡同步发育,从而提高胚胎可用率,最终达到增加供体牛平均获卵数,提高获胚率降低胚胎生产成本。
技术创新点:调整CIDR植入时间,通过延长卵泡波持续时间(覆盖14至16天),增加原始卵泡进入发育队列的数量,形成卵泡蓄积效应。
应用领域:牛生产经营、繁殖育种。
合作方式:项目合作、技术入股、技术服务
项目四:《梅花鹿人工繁育新技术》
项目简介:繁殖是梅花鹿养殖成功和发展生存的关键环节,梅花鹿在自然繁殖状态下,繁殖成活率在50%左右,严重制约了梅花鹿养殖的效益和发展。以鹿养殖提质增效为目标,注重动物福利,从环保与生态方面将采用微生态制剂、无抗药物进行替抗与动物保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养殖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最终会实现规模化牧场的高标准生产和管理,为生产安全优质鹿产品提供技术保障。相关技术的衔接和连续性是保障梅花鹿人工繁育技术成功的关键。也是快速提升鹿群的质量,创立鹿养殖新模式,增加鹿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通过本成果的推广应用,实现大幅度提高梅花鹿人工繁育成功率,使其鹿群的数量和质量得到快速提高,同时通过实施本成果也拓宽了鹿养殖者的思路,在环境保护、产茸和产肉生产和饲养管理模式等战略问题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技术创新点:①梅花鹿的采精和精液的低温(超低温)保存应用;②梅花鹿同情发情、智能监测发情与鲜精应用技术;③梅花鹿微生态饲料抗应激技术;④幼鹿培育等配套技术。
应用领域:适用于梅花鹿、马鹿养殖企业。
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创新、思路创新与资金结合
相关专利:
ZL201910985506.5
项目五:《寒区全舍饲湖羊养殖生产工艺及关键技术》
项目简介:本成果依托先进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的寒区全舍饲湖羊高效生产模式、全日粮谷饲快速育肥模式及团队肉羊高效繁育技术,针对当前全面禁牧政策下,主要解决肉羊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链发展问题,舍饲肉羊主导品种选择及杂交利用方式问题、寒区舍饲肉羊生产工艺创新问题、舍饲肉羊高效繁殖生产应用推广问题、繁殖生产和集中育肥的产业链衔接问题。主要技术指标有繁殖周期6-8个月,年产羔羊数3.2只以上,胎次产羔率230%以上、羔羊成活率98%以上,育肥周期3-4月龄,日增值300g以上。与寒区现有传统肉羊繁殖和育肥生产相比较,规模化和设施化程度更高,可复制和推广程度更高,繁殖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更高。目前已在黑龙江省及新疆、内蒙等地推广应用,已经建立存栏2000只以上寒区全舍饲湖羊繁育示范基地28个,繁殖母羊只均效益达500元以上;建立全舍饲快速育肥示范基地7个,育肥羊只均效益达100元以上。
技术创新点:关键技术:①寒区全舍饲湖羊高效生产技术:开展寒区圈舍设计应用、设施设备研发应用、生产工艺改进创新、精准营养配方技术应用、核心饲养管理技术应用、疫病免疫防控技术应用等研究创新、采用以全舍饲湖羊为母本,以湖羊纯繁、澳湖杂交、萨湖杂交、东湖杂交方式,加快繁育肉用商品羊生产,满足市场育肥肉羊需求。②肉羊全日粮谷饲快速育肥技术:以杂交羊为育肥核心群体,通过全混合日料颗粒饲养研发、集约化育肥设施设备研发、应激调控管理改进、疫苗免疫呈现升级、生产管理团队培养、供需端产业衔接等,生产高端无抗谷饲羊肉。③肉羊高效繁育生产技术:通过应用团队研发的肉羊高频高效繁殖调控技术、诱导多胎技术、可视化定时输精技术、超早期妊娠诊断技术、品种杂交选育技术等,缩短母羊繁殖周期,提高年产羔数量,提高舍饲肉羊提质增效。④产业模式示范带动及模式发展:通过技术团队培养、设施设备创新、生产工艺创新、管理程序规范、技术指标考核、示范基地建设、产业模式复制等实现肉羊精准管理,实现舍饲肉羊节本增效。创新点:①品种与模式适配创新:确定湖羊为寒区舍饲主导品种,解决禁牧后品种选择及杂交利用难题,实现品种与寒区舍饲环境的精准匹配。②产业链衔接创新:打通繁殖生产与集中育肥环节,解决产业链断裂问题,提升产业整体效率。③可推广性创新:相比传统模式,显著提高规模化、设施化水平,已在黑、新、蒙等地成功复制,建立28个繁育基地与7个育肥基地,兼具高效益与高可复制性。
应用领域:应用到全国肉羊产业化发展中,是国内肉羊产业化发展典型模式。
合作方式:项目合作、技术转让、技术入股
相关专利:
ZL202021849698.1
项目六:《龙民黑猪配套系培育与推广应用》
项目简介:“龙民黑猪”的培育,是在我国生猪产业面临种源“卡脖子”、产品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为响应消费市场对高品质猪肉的迫切需求,依托国家种业振兴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政策东风,利用黑龙江省独特的生态与种质资源,通过现代育种技术进行的一次战略性、系统性的产业创新。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打造一个能与国外高端肉品抗衡的、中国人自己的猪肉品牌,守护中国的猪种资源,满足国人的味蕾,并引领中国生猪产业走向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发展道路。本项目以民猪母系母本、巴克夏猪为母系父本、松辽黑猪为终端父本,历时16年培育而成的“龙民黑猪”,具有肉质鲜美、肌内脂肪含量高、耐粗饲、抗逆性强等优点,而且生长快速、瘦肉率高。项目带动了黑龙江省生猪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和品牌效益,提升了整个产业的附加值。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为合作养殖户提供了稳定的技术和销售渠道,提高了养殖效益,助力乡村振兴。项目的实施加强了对东北民猪等地方优良猪种的保护、开发和利用,避免了优秀遗传资源的流失。
技术创新点:龙民黑猪配套系,肉质鲜美、肌内脂肪含量高、耐粗饲、抗逆性强等优点,而且生长快速、瘦肉率高。
应用领域:①To B端:作为高端原料,进入顶级餐饮和食品加工业。②To C端:作为精品食材和礼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直达高净值消费者。③战略层面:作为科研与保种载体,履行着保护国家农业文化遗产的长期使命。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技术许可
项目七:《养殖场粪污存储设计参数与建设规划的研究》
项目简介:黑龙江省是畜牧大省,畜禽养殖数量大,排泄量也大,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制约着畜牧产业的发展。为了减少粪污排放给环境造成的污染,养殖场必须要建设规范的堆放场所,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另外由于黑龙江省冬季寒冷,大量的粪污需要堆积。可以说粪污的存储是治理养殖业污染的源头,尤其对无土地消纳能力和无处理设施的养殖场,必须要有规范的粪污储存场所。因此,对粪污的存储场所进行规划与研究是必要的、急需的。本项目将针对我省畜禽养殖场,科学规划其粪污的储存,使粪污在储存过程中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并减少营养元素的流失,为下一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保障。本项目从养殖场生产的角度和养殖场的实际出发,开展粪污储存设施的建设参数和规划的研究,实测并核算不同品种畜禽粪污存储系数,制定了畜禽养殖场粪污存储设计规划。本项目的实施,解决由于随意排放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为养殖场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定的保障。同时规范养殖者生产行为,提高养殖者环保意识,实现粪污的无害化存储和畜牧业清洁生产,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技术创新点:有针对性地确定养殖场粪污存储设计参数及建设规划。
应用领域:应用于畜牧养殖业。
合作方式:技术服务
转自:龙科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mp.weixin.qq.com/s/XAZgCw4Ca_APVThwRaTpEg